【新華社電】大陸河北成安縣封邊董村一家農戶院中,發掘出土一石雕漢白玉「白龍馬」,馬首與馬身已斷裂,經邯鄲市和成安縣文物專家初步鑑定,發掘地原是封邊董村白馬寺遺址,出土文物是唐代石雕漢白玉「白龍馬」。
東魏、北齊年間,鄴城周邊是佛教興盛之地,聚集著大小佛寺四千餘座,建有許多皇家、貴族專用寺院,禪宗二祖慧可曾在當地講經傳法。東魏孝靜帝在鄴城東北一高地敕造白馬寺,寺後就是封邊董村,出鄴城東北來往馱運經卷的白馬,經常在寺內歇息。
當時的白馬寺已初具規模,唐代則大規模擴建,塑漢白玉菩薩仙體安奉寺內,被稱為「白玉仙」,其坐騎為一巨大漢白玉石獅,雕刻精美、威武,村民稱之「白龍馬」。
白馬寺元代毀於兵變,明代逐步恢復重建,現存有明萬曆十三年(西元一五八五年)、清康熙四十年(一七○一年)和康熙四十五年(一七○一六年)三塊巨大石碑,詳細記載重修白馬寺歷史。不過經歷大自然風吹雨打和人為毀壞,白馬寺現已面目全非,以往宏大的建築規模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