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外電報導】日前,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考古系教授約瑟夫(Yosef Garfinkel)宣稱,發掘大衛王時代的聖殿,有助證明大衛王的存在,並釐清《聖經》對於聖殿建築的解釋。但《聖經考古評論》(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主編Hershel Shanks卻認為,證據還不夠完整,仍需更多的文物或遺跡佐證。
以往,在耶路撒冷未曾清楚找到大衛王時代的要塞城市,有些論點完全否決《聖經》對大衛王的敘述,認為他是虛構的人物或小型部落的領袖。自二○○七年起,約瑟夫與以色列考古局每年夏天在耶路撒冷西南方、鄰近拉谷,《聖經》猶大城的海貝凱雅法(Khirbet Qeiyafa)進行考古挖掘。最近發現三個用來崇拜神的房間,內有陶器、藝術和信仰文物,與大衛王時代相符,是大衛王時代的第一項宗教實物證據。另外,還發現防禦工程,是首次發現大衛王時代的要塞城市。
約瑟夫表示,長久以來考古學家挖出數千具動物遺骸,有綿羊、山羊、牛,卻沒有豬,也沒有任何人物或動物的偶像;而新發現的敬神空間,有各種崇拜器具,但沒有擺放偶像,顯示海貝凱雅法居民忠於一神信仰,遵守不吃豬肉和不拜偶像的《聖經》禁令,不同於迦南人和非利士人的文化。
另外,在崇拜神的房間內,有兩個由泥土和石頭製成的聖殿模型,泥土模型裝飾有兩根柱子和對摺的布料,柱子被認為是《聖經》中,所羅門聖殿入口門廊前的兩根銅柱,而布料則是帷幕;漆成紅色的石頭聖殿模型是軟的石灰岩,有七個屋頂橫樑,還有被稱作三豎線花紋的裝飾。聖殿模型的出土,有助於還原聖殿的建築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