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銀行二十三日將中國大陸二○一二年的經濟成長(GDP)預估從百分之八點四降到百分之八點二,並敦促中國應借重刺激消費的財政寬鬆措施,而不是靠加強國家投資來推動成長。世銀報告還指出,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將持續走緩,使北京決策者面臨防止經濟突然硬著陸的挑戰。世銀也將東亞今年的預估成長率降到百分之七點六。
世銀在每半年的《東亞與太平洋經濟》更新報告中警告,中國成長減速會拖累新興東亞今年的成長降到兩年來的低谷,而如果歐債危機惡化,實際的傷害還會加深。報告中說,歐、美需求不振與中國房屋市場低迷,近期內將共同拖慢中國的成長步伐。但如果政府及時採取穩定措施,明年的經濟成長就可能反彈。
世銀將中國二○一二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十一月時推估的百分之八點四降到百分之八點二,更遠低於二○一一年的百分之九點一成長率,但二○一三年可望回升到百分之八點六。報告表示,由於實質利率仍為負值,北京政府目前只能藉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微幅放寬貨幣政策。所以,必須轉而倚重財稅政策來刺激成長。
「財稅刺激措施最好不要以信用來主導,應減少倚靠地方政府的融通,或是借重基礎建設推動。最優先實施的財稅措施應該能鼓勵消費,例如特定對象的減稅、社會福利支出與其他的社會支出等。」
此外,世銀也將東亞地區二○一二年的成長預測,從早先推估的百分之七點八降到百分之七點六,遠低於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八點二成長率,但二○一三年可望回升到百分之八。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南韓與東南亞國家,但不含日本。
「歐盟占全球進口需求的的三分之一,歐盟的衰退不可避免會傷及東亞的成長。」世銀表示,美國與歐洲兩個主要市場持續低迷,應能讓東亞諸國獲取教訓,他們若想安然度過困境,就必須提升創新與生產力。
中國是亞洲生產網絡的中心,東亞地區二○一一年對歐洲的五千九百二十億美元出貨中,中國就占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