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繼法國之後,歐洲又有一個國家的選民拋棄歐盟推動的撙節政策。塞爾維亞二十日舉行總統選舉決選,反對黨的尼柯利奇以百分之五十點二得票率當選,已經在位八年的塔迪奇得票率百分之四十六點八落敗。塔迪奇任內取得歐盟候選成員資格,但尼柯利奇反對按照歐盟要求縮減支出。
塞爾維亞六日舉行總統選舉,候選人多達十二人,由於無人得票率過半,由得票率領先的民主黨塔迪奇和塞爾維亞進步黨尼柯利奇在第二輪對決投票,結果塔迪奇未能爭取到第三個任期。
這次大選,經濟是最主要議題。塞國二○一一年GDP(國內生產毛額)僅成長百分之一點六,預期今年成長率更低,經濟學家預測,在去年底高達百分之二十四點四的失業率還會上升。
尼柯利奇雖然贊成加入歐盟,但不認同縮減支出。另外,他主張東西併進,除了加入二十七國組成的歐盟,也要改善和俄羅斯的經貿關係。
尼柯利奇當選後表示,塞爾維亞不會偏離歐洲道路,還說要和塞國在歐盟的主要盟友德國總理梅克爾會談。
塞爾維亞六日同時舉行國會和地方議會選舉,塞爾維亞進步黨成為國會最大黨,原本執政的民主黨屈居第二。尼柯利奇有權指派塞爾維亞進步黨組成新政府,但民主黨可望和得票率第三的社會黨聯合組閣。智庫「新政策中心」托德瑞奇表示,各黨現在開始合縱連橫,塞國新政府可能要到七或八月才能敲定。
如果民主黨真能組閣,右派總統和改革派為主的內閣勉強「共治」,重振經濟、控制公共債務所需的改革可能變慢。按照塞國憲法,總理權力比總統大,但總統可拖延立法。
歐盟正在評估是否明年展開塞國的入會談判,除了控管赤字,塞國將面臨改革司法制度、掃除貪腐、改善和科索沃關係的壓力。科索沃二○○八年獨立,但塞國各黨領袖一直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