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年轉業讓很多人不解,哪個正常人會放棄在大學教寫作的教授職位,跑去當護士呢?直到以護校生身分在醫院輪值最後一次班的那個晚上,我才真正清楚原因。
那晚,一個罹患血癌的十一歲男童西恩發燒,住進我們兒童醫院。凌晨四點左右西恩想要止痛藥,我一進去病房看他,西恩就看著我說:「我喘不過氣,胸口在痛。」我先確認西恩還能呼吸,趕緊通知住院醫師,並檢查西恩的生命徵象: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若血壓太低、心跳太快,表示病人有敗血症與休克的危險,若含氧率低,表示呼吸困難跟肺部氧氣不足有關。
西恩說他想上廁所。我扶他沿床邊走到廁所,半途他忽然雙膝一屈,大喊:「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替他量了兩次血壓,得到的血壓值為七十/三十,太低了。我提高西恩的點滴輸入速度,針對有低血壓問題的病人,只要從靜脈注入更多輸液,就能提升病人的血壓和心輸出量。但西恩的血壓並沒拉高,住院醫師和臨床研究醫師會診後,決定把西恩送到小兒科加護病房。
眼前這個十一歲的男孩有如驚弓之鳥。「為什麼我胸口會痛?」他問。我說:「或許因呼吸困難,胸部才抽痛起來。」他點點頭,又問:「我為什麼看不見?」「可能是血壓太低,會跌倒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他又點點頭,然後問了最後一個、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我為什麼會呼吸困難?」「我不清楚原因。正因為這樣,他們才決定把你送加護病房,好查出原因。」
我給的答案,西恩似乎很滿意。若按照護士手冊的說法,我跟他的這段對談可視為「病人教育」,其實,不只如此。對他來說,他找到了管道,讓他能問「我怎麼了?」、「我會不會死?」這些問題。我告訴他:「我沒辦法回答所有問題,但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在你身邊。」他和我,在幽暗的病房中,平靜的談論難測的生死大事。這一刻,我豁然開朗,終於明白自己何以放棄教授職位,來當護士。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一個新手護士的心靈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