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曾讀過〈杜甫傳〉,如今重讀,心中頗有感慨。
他有很好的家世,知名的詩人杜審言是他的祖父,成長的環境卻十分貧寒,七歲就能作詩,也算是早慧了。弱冠之年曾南遊吳越,見過名山大川,有豪情壯志,一心想為國所用,幾次應試,卻都落榜,後來雖曾做過小官,生活依然窮困。
安祿山亂起,京城殘破,生民凋敝,他以沾著血淚的筆,寫下了〈哀王孫〉、〈春望〉等名篇。一生中輾轉遷徙,抑鬱不得志,三吏、三別,是以史詩一樣的筆,展現了人間的實相,也讓他名垂千古。
且讀他的〈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不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塚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曲江邊一片花飛花舞,減去了不少春天的景色,春天正逐漸的遠去,一陣陣風吹來,吹得落英繽紛,轉眼零落已盡,誰能留住春啊!莫厭煩那會醉傷人的酒,儘管喝個痛快吧。從前的江上小堂多麼繁華,如今也只見翡翠鳥兒在此築巢,過去在苑邊的公卿巨墓前的石麒麟也早已倒臥在荒煙蔓草之間了。我仔細思量人間的事理,還是應該及時行樂,何必讓浮名繫絆了我的自由身呢?
這詩裡,有著詩人的淚、辛酸和傷痛,你都讀出來了嗎?
杜甫的世間行路,有多少沉鬱頓挫更甚於此!想他青雲難上,處處都見險阻。而動亂的時局,波折起伏的再三遷徙,也讓他看盡了生民的痛苦血淚,史詩千古傳,唯有寂寞留給了自己。幸好曾在浣花草堂,那宛如曇花一現的生活情趣,寫下了小詩雋永,是流離歲月中的一抹溫馨。
夜深沉,星河寥落。想到時光悠悠,在那質樸蒼涼裡,詩人的身影雖遠,他的詩至今仍傳唱不絕。「詩聖」的盛名不衰,畢竟是文學史還給了他公道。
他的名字鐫刻在人們的心上,閃著耀眼的光,從來不曾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