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父孫中山題寫的一塊牌匾,竟曾經被迫偽裝成砧板!這是一名華人豬販在當年日軍入侵新加坡時,想出保護國父墨寶的絕招,讓這塊歷時一○二年的牌匾躲過一劫,繼續高掛在新加坡。
在新加坡最高、最具指標性的組屋大廈旁,一棟有藍色大門的建築相當醒目,也是意義非凡之地,這是當年國父為團結華人革命救國而創辦的同德書報社,今年已一百零二歲,古樸建築累積驕傲的歷史。
同德書報社社長湛承憲表示,當年國父創立書報社的目的是開啟民智,宣傳革命思想,當時海外僑胞熱情響應並捐錢,因此書報社歷史與中華民國及新加坡都息息相關。
在社內典藏的舊書籍、舊相片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高掛門口的「同德書報社」牌匾,是國父親筆題的墨寶,這寶物也經歷一段坎坷。
同德書報社副秘書長黃瑩芳表示,早年新加坡曾被日軍攻占,當時同德書報社因集結了許多志士友人,恐成為日軍報復對象,於是一名豬販的社員靈機一動,把牌匾帶走,把背面當成砧板作為掩護,在菜市場藏了一段時間,直至日軍退出後才重見天日。
後來社方略加修復,才讓國父墨寶牌匾風華再現,高掛在新加坡天空下。黃瑩芳說,這可是鎮社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