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竹縣大坪國小有堂特別的「研究課」,配合學年度主題,讓小一到小六的學生研究不同的題材,有學生從「放屁」、「核電廠」到研究「莎士比亞」,知識涉獵範圍廣泛,也讓家長從反對到逐漸認同,甚至陪孩子一起探索。
導師孫德瓊指導研究課已十多年,她笑說,學生要研究的主題必須先向同學報告,經過半的同學「有興趣」才「通過」,而還得先交一份「概論」,透過文獻資料,再抓題擬定研究方向,必要時甚至得「實驗」。
六年級的林彥均喜歡建築,以「摩天大樓」為題蒐集資料、文獻,在同學面前從第一棟建物出現在舊石器時代,到目前世界最高的杜拜塔,他都能侃侃而談;他的同學陳振堂對日本神社有興趣,曾經與父親到日本為神社記錄,也在孫德瓊鼓勵下,比較日本神社和台灣廟宇相異處。
孫德瓊表示,今年學校主題是「和諧、同工,多元文化,發現發明與利用」,學生研究題目也各異其趣,有研究原住民節慶、文化,也有研究樂器音量原理,甚至還可以現場彈奏一段曲子,向同學說明原理;學生林裕淇今年研究「挑食的蝴蝶」,發現不同種的蝴蝶會食用不同種的食物,下一階段要讓蝴蝶從孵化前就換食物,測驗蝴蝶是否「天生就偏食」。
林裕淇的母親湯淑玲表示,「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小學生研究」,但直到長女、長子相繼讀國、高中,在課程上需要研究或實驗時,特別得心應手,不像一般學生會有畏懼心理或嫌麻煩,表現相對出色,才知道學校用心良苦。
校長曾俊賢表示,「研究課」是讓學生從有興趣題目出發,在老師指點下,學習研究方法。研究課是挪用「社會課」時間,因大坪是公辦民營實驗小學,有較多彈性可安排不同課程,但「研究課」也曾一度面臨停辦命運,孫德瓊笑說,有畢業生得知「差點停辦研究課」,還急著告訴師長「研究課」的好處,「雖然比較麻煩,但學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