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財經院校昨天發表第一季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其中,台灣在面臨油電漲價壓力下,指數中的物價信心指數僅五十四點六,居四地最低,但高於去年同期的四十五點七及去年第四季的五十點七。
首都經貿大學研究員于威威表示,指數小於一百,代表民眾對前景偏向悲觀。以台灣而言,第一季物價信心指數僅五十四點六,代表民眾預期物價上漲的可能性頗高;至於在油電漲價壓力下,指數為何反而高於去年,則有可能是民眾對物價的認知不同。
至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物價信心指數,均高於台灣,分別為七十一點三、五十七點一及五十六點四,均高於去年同期;若與去年第四季相較,大陸上升一點二,但港、澳分別下降零點三及一點三。
這份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是由大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每季發表,參與調查及製作者包括:台灣輔仁大學,以及大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等兩岸四地院校。
報告顯示,台灣第一季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七十四點一,高於去年同期的七十三點四及去年第四季的六十九點八;但低於同期大陸的九十點五、香港的八十點七以及澳門的八十八點四。
在調查中,消費者信心指數包括經濟發展、就業、物價、生活、購屋及投資等分項信心指數。
結果顯示,第一季台灣投資信心指數為九十點一,雖高於去年第四季的七十八點三,但遠低於去年同期的一百一十二點九;而購屋信心指數為八十三點五,低於去年同期的九十點六及去年第四季的。
至於第一季台灣經濟發展信心指數為六十七點二,高於去年同期的六十二點二及去年第四季的六十三點八;就業信心指數為七十五點八,高於去年同期的六十點六及去年第四季的七十一點五;生活信心指數為七十三點二,高於去年同期的六十八點四及去年第四季的七十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