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居筆記】 甘蔗收成時

默子 |2012.04.16
1346觀看次
字級

初來鄉下蟄居頭幾年,幾乎每天清晨都可聽到小火車的汽笛鳴聲,伴隨著的是腦海裡對五分車滿載甘蔗繳交糖廠製糖的豐收喜悅,還有牛車、拖拉庫人力車至各家甘蔗田運載白甘蔗的景象,隨著製糖工業沒落後,清晨小火車的汽笛聲也成絕響了。直至近年興起的懷舊五分車鐵道之旅,才又再見五分車身影。

沒了白甘蔗,取而代之的是紅甘蔗,每至中秋節前後紅甘蔗最暢銷。從小就聽長輩們口耳相傳,中秋夜啃紅甘蔗最補身子,沒齒的嬰兒、老人就喝甘蔗汁,如今一年四季都有紅甘蔗出售,如果怕牙齒不夠堅固,到處有售甘蔗汁,而且還有一種胖嘟嘟專門榨汁的白甘蔗,夏天消暑退火、冬天暖身補氣。

每逢紅甘蔗盛產期,我總會買幾根回家,儘管早已齒牙動搖,仍然念念不忘盡情啃咬咀嚼甘蔗渣的樂趣。

記得小時候,每逢甘蔗收成時,不只大人手腳俐落忙砍甘蔗賺外快,連小學生都湊熱鬧,星期天不上課,幾個女同學背上揹著弟弟妹妹一起加入行列。

看那幾個女同學,一邊砍甘蔗,一邊顧娃娃,一不小心就受了傷,隔天上學幾乎個個手指幾處刀傷,大小傷口從不包紮也不敷藥,看了叫人心疼不捨。我總會雞婆地跑去保健室找護士姐姐幫忙擦藥,因為護士是我父親好友的女兒,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幾次叨擾她就明白了,消炎止痛擦抹塗,反正派得上用場的全用上,不必寫報告詳細記載,什麼步驟也全省了,這種特權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有。

原以為可以幫家裡多掙些錢,結果有時一整天賺不到五塊錢,不得不替那幾個小女生感到辛酸,相較之下,那時候的我太好命了。

幸好當年沒有童工禁令,幾個小女生才能半工半讀不失學,可是國小畢了業就全往針織工廠當女工去了,清湯掛麵的青春期,人家可是月入數千元的女工,每個破舊老宅幾乎都拆掉重建成樓房,重男輕女的年代,靠女兒賺錢的人家還真不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