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政府已同意在四月十日之前實現停火,並將政府軍從人口密集地區撤出。一位歐洲外交官說:「敘利亞成了一個沒有獨裁者的獨裁國家。」
這位外交官看出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有意拖時間,只是礙於大勢所趨而停火,往後必然面對日甚一日的孤立。
阿塞德在大學念眼科,接任總統本非所願。身材高大、語調柔和的他是在兄長一九九四年車禍喪生後被簇擁到聚光燈下,從倫敦被召回國,擔任戰車營營長,逐級晉升,五年內升為上校。國會為了讓他參選總統,還通過憲法修改案,取消總統參選人年滿四十歲的下限,讓他以超過百分之九十七得票率當選總統。
阿塞德原先被視為現代主義者,許多人對他相當樂觀,他當選後也允諾將帶來自由,開放敘利亞的市場,但是他開啟的「大馬士革之春」改革方案,卻在舊勢力反對與導引下,走向更正統、威權的政策下而夭折。由於運作空間有限,阿塞德很快就開始表示「經濟改革先於政治改革」,阿拉伯聯盟因此對敘利亞開始實施政治和經濟制裁,使阿塞德的國際地位降至新低點,更加依賴結盟的非阿拉伯國家伊朗。
阿塞德決心鎮壓動亂,使敘利亞境內反叛成為今年阿拉伯反叛行動中最難處理的衝突之一。評論家表示,阿塞德的政治經驗不足,使他很難在新世界秩序中確立敘利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