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外電報導】為紀念日本佛教律宗開宗祖師鑑真大師圓寂一千二百五十年,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奈良唐招提寺供奉的日本國寶鑑真大師坐像,日前委由京都市下京區美術院複製,預計明年三月完成。
唐代高僧鑑真大師(西元六八八至七六三年)應邀東渡弘法,經歷五次失敗,於天平聖寶五年(西元七五三年)成功登上日本國土,為日本佛教制定戒律,開創日本律宗,並將當時唐朝的建築、雕刻、書法、繪畫、醫藥等傳入日本,被譽為「日本文化之父」,日本天皇御賜「傳燈大法師」稱號。
奈良唐招提寺是鑑真大師第六次東渡日本後,於天平寶字三年(西元七五九年)啟建,歷時十年竣工,不僅是他駐錫說法之處,也是日本佛教律宗總寺院、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現名列日本國寶。御影堂(大師堂)供奉鑑真大師坐像,高約八十公分,面向西方,雙手拱合、結跏趺坐、兩唇含笑緊斂,呈現鑑真大師圓寂時的姿態,唐招提寺每年六月開放參拜。一九八○年曾迎回大陸揚州故里「探親」,受到數十萬名信眾瞻禮。
唐招提寺及美術院日前宣布,該寺珍藏的國寶、日本最古老的肖像雕刻作品、製作於八世紀的鑑真大師坐像,使用脫活乾漆的方法製作,較同類手法製作的其他肖像作品更為獨特的是,在粘土原型上還貼了麻布進行精密造型,之後採用手指蘸漆塗抹後完成。此一製作手法在當時並無先例。
負責仿製坐像的美術院研究部長木下成道等人,以立體圖像攝像等高科技對原作進行研究分析。在原作的眼睛、鼻子等細部發現,粘土是粘在麻布上面,而原作很多地方都留有指印,因此判斷最外面的漆是以手指蘸漆塗抹的。
據悉,脫活乾漆是七世紀末至八世紀佛像等常用的製作方法,同為日本國寶、珍藏於興福寺的阿修羅像等皆採用此方式製成。但鑑真大師坐像以粘土製作原型後,再貼上麻布,最後用手指塗漆的方式,是史無前例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