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是一種生活的模式,尊重生態、物命的再生及使用,這是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分子能盡心的方式。
生態設計的思維讓每種成分都能被分解,重新組合之後,它將被賦於另一次的生命展現。
環保新美學,不只是強化環境的自然循環,尊重多樣物種的生存,物命的再生,從資源的珍惜利用與手作實踐的過程中,更凝聚了人與人以及人與土地的情感。
幾年前,我沒把杜鵑花照顧好,看著枯了的枝幹,心中內咎,不忍心把它仍了,信手將枝幹整理紮成一幅掛飾。襯著白牆往上一掛,它錯綜的分枝姿態多變,與深棕色的樹皮互相簇擁聯結著。一進家門遠遠看到它,安安靜靜匍匐在牆上,像個忠實的老夥伴守護著這個家。
過了一陣子,我開始練習書法,應運而生的各式毛筆急著要找尋歸宿,此時腦中出現的是一根釘子一支筆,由左至右,又從右至左的兩排吊掛的景象,想想不願接受這樣的陳設方式。就從筆上那小小一圈掛線思想起,掂掂筆的重量,算計算計將發生的數量,眼光從家裡的每個物件與角落開始蒐尋,尋找任何的可能性。
當眼光觸即杜鵑花枝掛飾時,霎時腦中靈光交加穿梭,就是它!微岔的分枝、不規則的述說自己的方向,恰恰可與一支支筆譜成組曲,互相輝映。
我拿支筆掛上去,試了試樹枝承重的可能,看它們互相沒排斥,心中篤定了這個組合,動手重整了一些枝幹的角度,至此它轉換了扮演的角色—筆架。
就這麼從淡淡三月天開的杜鵑花,轉成獨具個性的牆飾,再變身成了日日陪伴我的筆架掛飾。毛筆高掛枝頭上,枒杈各管各的筆,每一支筆擇枝而棲,起起伏伏,擺脫制式的掛筆方式,每一次掛筆都能在枝枒間悠遊一次。慶幸當時念頭多轉了幾個彎,這棵植物才能及時的留下它的風采 。
生活當中,突破既定的思考模式,將垂手可得的物質,轉化成生活中你正需要的某種機能需求,展現綠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