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雪隧開通,宜蘭成了台北後花園,商機與人潮,讓礁溪溫泉用量激增,學者調查,溫泉熱度比十年前降低了十度,指這是大自然強烈「警訊」,再不有效管制,礁溪溫泉可能「沒有明天!」
雪隧開通後,礁溪吸引龐大觀光人潮,也帶動「移居」熱,集合住宅大樓一棟棟蓋起來,飯店、旅館、SPA前多出許多。
關心環保的學者,目睹早年湯圍溝自然湧出大量溫泉,整區白煙裊繞的景象不再,憂心忡忡。國立宜蘭大學人文管理學院院長張智欽,十年前就建議溫泉要總量管制,被罵臭頭。他感慨表示,「以前丈人家熱水浴就是溫泉,現在水溫只剩三十幾度,已改裝熱水器。」
張智欽從斷層線、降雨量和入滲量,算出礁溪溫泉的安全使用量,每天為一萬四千三百二十六噸。十年了,他建議要總量管制的呼籲,幾乎已被遺忘。
宜蘭大學助理教授江協堂,二○○八年起在礁溪溫泉核心區的湯圍溝上游、下游井口做溫度監測,統計到二○一○年發現,五十公尺深水井,水溫維持五十二度變化不大,但是二十五公尺井水溫度則直線下降到四十度。
江協堂分析,很可能是淺層的溫泉大量被使用,超出容許,泉溫無法自然回復;也可能是可補充的溫泉來源減少,以致冷水入侵,造成泉溫下降。他表示「礁溪溫泉再不好好管理,未來可能沒有明天。」
學界的沈痛呼籲,溫泉法實施緩衝期一延再延,明年七月才上路,法令「空窗期」,讓業者心存觀望。快速發展中礁溪溫泉,少了管制的「節流閥」,還能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