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 《大藝術家》 從過去再創現代經典

文/周伶芝 圖/傳影互動 |2012.03.10
1805觀看次
字級


藝術的希望

過去,華視播放經典老電影時,爸媽竟然特准我熬夜看,在睡了又醒的朦朧間,金凱利突然到巴黎跳舞、蘇洛帥氣地在亮白陽光下跳屋頂,讓我很驚奇。原來,那是電視在午夜做的電影夢。

《大藝術家》一直讓我有回到午夜之夢的錯覺。拍過《小丑》、《大路》的義大利導演費里尼,一定也很喜歡這部片。他以電影寓意即將消逝的藝術和時代,重塑童年輕柔怪奇的夢,向已逝的過去致敬。

片中主角是默片巨星,堅持默片才是真正的電影藝術,讓他無情地被有聲浪潮吞沒。反倒是當初受他照顧的小影迷,登天成為有聲甜心。甜心珍念初始之情,默默幫助,並為拒絕發聲的他,找到顧及顏面的踢踏舞點子,重起江山。儘管是可預期的純真溫情走向,導演的意圖卻正是以此發揮,賞玩所有精簡元素,述說藝術的希望。

《大藝術家》靈活運用類型語言,特別是攝影手法,交叉出風格化的極致。例如男主角藉酒澆愁,鏡頭從他臉上旋轉至桌面倒影,或貼地仰角拍他瘋狂地焚燒膠卷,表現主義式的角度和光線,呈現出主角的掙扎與暈眩。

「觀看」,成了《大藝術家》的一大主題。鏡頭的凝視,即便是柔焦與聚焦的細微過程,都成為心理機制的推演。

做夢的勇氣

默片的魅力在於,即使沒有字卡,我們依然能追隨最直接的情感。又男主角與狗的溝通僅以肢體傳達。透過狗兒,我們可以更加感受,真正的沉默絕非無聲,而是不知如何以肢體語言傳達情感。導演曾說,「默片是語言的烏托邦」。無論是看默片的觀眾,還是默片的演員和鏡頭,皆因全心凝視,才得以聆聽。

此片的音樂敘事十分耀眼,恰當地為電影寫意注解,拓寬情感的旋律空間。相較之下,瞬間的沉默和音樂的留白,就如同片中警察對男主角的長串話語,我們和他一樣聽不到、無從得知內容,威脅的恐怖好比無聲的黑洞。

導演並非一昧懷舊地讚揚默片,寫實的環境聲響,已說明了有聲電影的魅力。男主角的有聲惡夢,以純粹的物品碰撞聲、腳步聲、笑聲等,表現如今已氾濫的音效,在剛出現時所令人震撼、最物質和肉體感的存在。而男主角亦是因踢踏舞後的喘氣聲,有了更「真實」的人味。

《大藝術家》強調了自由悠遊於歷史與當下的創作概念:恣意調配拼貼經典元素,緬懷的同時也賦予當代新詮的觀點。片尾那句「再來一次」,包括以老派典型重新包裝後,依舊能歷久彌新的動人情感。

「再來一次」,是從已被淘汰的陳腔濫調和限制中,挖掘再創的膽識和省思。「再來一次」,更是高科技當道的電影時代裡,懷舊的實驗、做夢的勇氣。而「夢想」,是電影永不變的主題。

結尾,即便是有聲電影的拍攝,當一切都就緒後、開麥拉之前,也要喊著「請安靜」!一切完美的表演,就是從那屏氣凝神的安靜中開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