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洗腎和使用呼吸器患者只占健保申報件數百分之零點二,醫療費用卻占健保醫療給付百分之十,這種不符比例原則的現像,昨天引起醫界、學界及政府官員的熱烈討論,認為應設置評估機制,有人主張應公開討論放寬器官捐贈的限制。
台灣研究基金會、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昨天舉辦「第三波健保改革研討會」,鎖定醫療資源分配正義機制的建立為議題。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建議,政府提撥百分之十的菸品健康捐經費,用來評估健保資源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正義,讓每分錢發揮最高價值。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葉浩舉洗腎為例,申報件數只占健保總醫療申報件數的百分之零點二 ,醫療費用點數卻高達百分之十,明顯有分配正義的問題。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梁文韜表示,洗腎所凸顯的醫療資源分配正義課題,特別引人注意。如果不洗腎,腎衰竭患者的健康可能急轉直下,甚至危及生命,但耗用如此高比例的醫療資源,也必須正視。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謝世民表示,他任教嘉義民雄,當地農民使用農藥普遍,容易引發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建議衛生署,每年撥給農委會一億元經費,輔導農民不再噴灑農藥,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央健保局總經理戴桂英透露,健保局及衛生署已聯手防制,針對慢性腎臟病患進行系列教育宣導活動,慢性腎臟病發生率已下降。
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監察委員黃煌雄指出,洗腎耗用太多醫療資源只是台灣諸多醫療問題之一,其他如呼吸器仰賴、無效醫療也都亟須解決。他認為醫療資源分配不公問題,應由一個獨立超然的第三機構研議解決之道,戴桂英認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