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董氏基金會最近抽查市售常見的七十四件健康食品,發現其中十七件的營養價值有疑慮,例如有優酪乳雖可增加腸內益菌,卻也同時讓消費者喝下多達十一顆方糖的糖分。另外,部分可減少牙菌斑生成的無糖口香糖,發現含有香料等多種添加物。專家表示,要吃出健康,還是天然最好。
目前國內約有二百多種健康食品通過衛生署認證,不少廠牌也利用健康食品的「小綠人」標誌大作廣告,但董氏基金會最近抽查七十四件常見的優酪乳、奶粉、豆漿、牛乳等健康食品,卻發現十七件有疑慮。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優酪乳、發酵乳等為了口感,添加砂糖、高果糖糖漿,普遍有含糖過高的問題。像是一款知名低脂優酪乳,如果是喝到每天建議量的四百毫升,相當於吃下十一顆方糖:另外,一款活菌發酵乳,要達到保健功效,每天兩瓶、喝下二百毫升,不僅內含香料,糖量也相當於六點五顆方糖。
另外,有些健康食品則含人工添加物,例如:有知名碳酸飲料雖能增加腸內好菌「Bifidus菌」,但尤宣文說,細看原料成分,加入多種調味劑、膨脹劑、著色劑,不如多吃蔬果。
還有可減少牙菌斑生成的無糖口香糖,添加十多種香料、抗氧化劑、著色劑等添加物,也可能誤導消費者,以為多吃口香糖可代替刷牙。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長許惠玉也說,衛生署審核健康食品,僅考慮單一或特定成分的安全性及保健功效,卻忽略整體營養價值,因此,即使是政府「背書」的健康食品,消費者購買、食用前,還是要注意食品成分、熱量標示。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表示,每日攝取單糖,不要超過百分之十,其實牛奶也是單糖,水果也有些糖,這些糖也是單糖。
根據衛生署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精緻糖攝取量應小於每天總熱量的一成,成年女性應少於二十克、男性低於三十六克。在挑選上,專家建議,原味無糖的優酪乳最好,或是以水果替代糖分來調味,可避免糖分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