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最早引進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眼科醫師蔡瑞芳,昨天傍晚舉行記者會表示,不再動這項手術。他說,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雷射手術患者,十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研判可能和當年動刀後角膜瓣發炎有關。但其他眼科醫師表示,未見患者出現併發症,衛生署則表示,需要更多證據支持,否則不會停做。
針對雷射屈光手術的爭議,部分眼科醫師認為這種手術風險並不大,重要的是術前做好詳細檢查和評估。眼科醫學會雷射曲光手術召集人丘子宏指出,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後遺症,近視雷射屈光矯正手術風險相當低,幾乎所有國家都認可近視雷射屈光矯正手術的安全性。
內湖哈佛眼科診所院長呂俊憲則表示,目前採用的飛秒雷射已不用刀片,角膜傷口的平整度、密合度及細緻度都很高,出現浸潤發炎的機率相當低。眼科醫師也會在術前為病患檢查,模擬夜間眩光的衝擊程度,降低術後夜間眩光的併發症,安全性相對較高。
國泰內湖診所院長林思源表示,國內外醫學文獻並沒有「準分子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LASIK)」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論文報告,問題應不大。不過他強調,有過敏體質的人原本就比較容易遭到感染,最好還是不要接受侵入性的LASIK手術。
目前全台有上百家醫療院所施做近視雷射屈光矯正手術,也都是衛生署核准的合法手術。對蔡瑞芳宣布不再動這項手術的原因,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除非國內外研究證明此項手術對人體有害,否則衛生署不可能單憑個人意見,就改變政策停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