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蜂蜜含有豐富的鉀和鈣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對人體好處多多,但民眾在選購時很難從外觀分辨品質優劣。
基會抽檢大台北地區的量販店、超級市場和農會超市等,共取得二十八件蜂蜜樣品,檢測結果在酸度、HMF(羥甲糠醛)含量、澱粉←值和蔗糖含量等四個檢測項目,高達二十件有一項或一項以上不合標準,超過七成未達國家品質標準。
另外,檢測發現,有十九件樣品澱粉←值未達標準,其中羅德利龍眼蜜、鼎新蜂王乳蜜和同正龍眼蜜等八件幾乎沒有澱粉←活性反應,台師大化學系教授、消基會檢驗委員會委員吳家誠表示,極可能是加工過程不適當或是有摻假的可能。
HMF為糖類脫水、褐變或劣變的生成物,其生成量會因加熱而加速累積,通常加工或貯藏得宜的新鮮蜂蜜,其HMF含量很少,依照「CNS一三零五蜂蜜」規定,甲級蜂蜜的HMF含量應在三十ppm以下,乙級蜂蜜應在四十ppm以下,本次檢測發現有十七件HMF含量過高,未達標準,其中常新純蜂蜜(天然春蜜)、蜂巢牌蜂蜜(桂圓花蜜)和中村蜂房牌(天然桂圓花蜜)等三件,檢測出的HMF高於一百六十ppm,遠超過乙級蜂蜜標準值四倍以上。
吳家誠表示,HMF為糖類分解重要指標,糖受熱或照光就會產生分解,民眾若飲用HMF含量過高的蜂蜜,對人體並不會有傷害。
蜂蜜雖對人體有益,但並非適合所有人食用,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謝天仁表示,一歲以下嬰幼兒因為腸內菌叢尚未發育健全,對肉毒桿菌尚無抵抗力,基於安全考量,應盡量不要食用。
消基會建議民眾在選購蜂蜜時,應以玻璃瓶包裝為主,玻璃瓶可防水耐貯藏,並挑選顏色均勻一致、結晶顆粒細小和非完全透明的蜂蜜,消基會指出,完全透明的蜂蜜大多是用純化學物質去化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