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多元發展,這些年各大學也積極與產業接軌,打造合作模式,像是教育部就從北到南成立六個「區域產學合作中心」來促進技專校院研發成果產業化,在資源整合下不但創造可觀利多,也讓產學合作儼然成了技職體系「金雞母」。
教育部九十一年起在台灣科大、台北科大、雲林科大、高雄應用科大、高雄第一科大、屏東科大等六校成立「區域產學合作中心」,經過多年耕耘,各校研發成果獲專利件數從三十多件提高到一千三百件,產學合作金額更增加五十億元,技轉金額也從不到一萬元增加至一億兩千萬,為學校與產業帶來「雙贏」。
除教育部大力推動「區域產學合作中心」,一般大學與技職體系也積極與產業攜手合作,台灣大學去年六月與台達電簽約,打造國內第一朵「學術雲」,由台達電捐贈雲端軟硬體設備,幫助台大管院開設「雲端運算與商業應用學程」、打造「雲端教室」與培養高階運算人才,開創雲端產學合作新模式。台灣科技大學校長日前與光寶科技攜手成立「光寶台科電力電子研究中心」,研發高階電源技術。
南台灣屏東科技大學靠著精心研發的「薄鹽醬油」打響名號,廣受婆婆媽媽喜愛,一年創造百萬元以上業績,還受廠商青睞,技術轉移基金高達一千萬元。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教育部樂見各大學發展產業合作模式,未來也將繼續推動各區域產學媒合、打造交流平台,希望透過「產」「官」、「學」界的合作挹注更多能量、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