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節儉又環保的全職媽媽,舉凡家裡的書、衣服,還有生活用品,幾乎都是二手物品,不過在飲食上,就費心許多,因為飲食是健康的第一道關卡。
基於幾十年前的餿水油事件,所以我盡量減少外食的次數。冰箱裡隨時保有一、兩把蔬菜、蛋,緊急時,簡單煮鍋麵,省錢又安心。
對於蔬菜的選擇,多是購買附近認識的農家所栽種的菜,菜葉不怎麼好看,一葉菠菜滿是蟲子咬過的痕跡;或是花椰菜裡好多細小的蟲,躲在透明的白絲裡,我可偏好這些,因為這才是沒有農藥的證據,而且他們多半是當令的蔬菜。
兩個就讀國小的男生正在發育,我把他們以前念幼稚園時的菜單留下,照著準備點心,如玉米片、饅頭、包子等;也自煮決明子茶、紅茶、綠茶、青草茶等飲料,甜度適中、自然美味。這樣不但有變化、有飽食感,也可減少小孩對垃圾食物和市售飲料的誘惑。
除此之外,舉凡吃的、喝的、泡的食品,除了適量也要經常更替,以免營養不均或養成偏食習慣,也不致在身體中殘留過多「目前還沒被檢測出的毒素」。
而浸漬的蜜餞或鹽酥雞等油炸食品,偶爾全家一起享用,淺嘗即可,我相信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可以養成的。
所謂「病從口入」以前是科技不發達時的細菌;現代則是科技太發達之後的「黑心加料」,現代人對飲食的把關,可得多加把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