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學為了讓學生體驗「民主」精神,決定將畢業旅行的目的地,交由學生在班會投票表決。
票選的結果,是一座收費昂貴的主題樂園,部分學生的家長因難以負擔,表示不能讓子女參加。
校方最後公布,為了讓所有畢業生都能參與畢業旅行,決定將地點改為近郊的有機農場。
這個決定令不少學生感到憤憤不平,幾位家境清貧的同學,因此受到排擠,被大家視為「罪魁禍首」,更有人在校園內被幾位同學圍毆。施暴者被帶到校長室時,仍振振有詞地申辯:「少數就是要服從多數,難道我們多數的反而錯了嗎?」
在師長看來,這些小學生當然錯了,因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暴力都是不對的。追根究底,恐怕在於過分強調「少數服從多數」的絕對正確,反而落入了「以眾凌寡」的誤區。
學校是個小社會,這個小社會與現實的大社會同樣多元,同學之間不僅有家境貧富的差異,體格及個性上的好動、外向,或是文靜、內向,也會導致不同的喜好、選擇。
如果在投票之前,能讓同學們先就費用、車程、興趣等項目作討論協商,而不是簡單地以表決區分「多數」與「少數」,那才是更理想的「民主」體驗。(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