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藝師 為壁畫添青春樣貌

 |2011.12.14
2309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在敦煌壁畫躲不過時間風化的同時,有一群人默默為石窟中的莊嚴佛像留下痕跡,也活絡了大陸人煙罕至的西北大漠。當地臨摹畫家從敦煌藝術中汲取營養,將傳統民間工藝和現代創作技法相結合,把敦煌藝術元素融入藝術創作中,使古老的敦煌文化也能有青春樣貌。

舞姬二人,寶冠高簪,斜披天衣,面面相對,足下不離小圓毯,揮巾踏足同步而舞。這是上海遊客楊莉在敦煌買的一幅臨摹壁畫,再現了莫高窟內唐代胡旋舞的飄逸美妙,她讚其「逼真程度令人震驚」。 

相對其他敦煌旅遊產品,臨摹壁畫的店家並不多。「它需要很強的美術功底,並對莫高窟有足夠的了解。」在敦煌開設了一家「敦煌壁畫創作畫廊」的張琳,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曾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五年,憑藉著工作的便利,她曾細細觀察了莫高窟幾乎所有洞窟。現在她一邊教學生,一邊銷售臨摹壁畫。

張琳說:「臨摹一幅壁畫很費時間,小篇幅的一張壁畫臨摹下來就至少得花一個多月的時間。」她說,臨摹壁畫是個細活,步驟繁瑣,首先線條的修訂非常重要,起稿線勾勒出人物基本輪廓,賦彩後還要用深黑線定形,再在人物面部描一次朱紅線。

另一位臨摹畫家高峰說,壁畫色彩豐富,除了各種色相具有不同色度外,為再現原圖壁畫,顏色都需重新調和,以達到復古和真實的效果。「臨摹者不僅需觀察壁畫表面,更要透過原圖,看到筆下人物的內心世界。」高峰說,每畫一個人物,他都會捫心自問,如他是畫中人,此時的心情和行為會如何。

「除了單純臨摹複製,我還會將自己對佛學的理解加入畫中。」高峰現今成立了自己的敦煌佛學書畫院,在臨摹壁畫解讀先輩藝術情懷的同時,也不斷將自己對佛教思想的吸收和理解注入作品中。 

「我們都是學油畫和美術專業出身,思考若用西方技法來表現東方佛教文化會是什麼感覺。」臨摹畫家王峰說,無論用什麼技法,敦煌這個古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聖地對他們影響深重。在敦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王峰感慨地說:「我們作品表現內容幾乎全是佛教文化和敦煌自然風貌,我們為此著迷,我們的創作離不開這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