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報導】大陸雲南省文物局日前宣布,考古學家在雲岡石窟又發現了一處北魏至遼金佛教寺廟遺址,面積逾五千平方公尺,有寺廟、塔基、鑄造工廠、水井等遺蹟。考古學家表示,從遺蹟和出土文物顯示當時窟頂僧人的生活情景,也證實雲岡石窟「窟頂應有寺院」的推斷。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麓,現存主要洞窟四十五座,千餘個小龕,大小造像逾五萬尊,是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王朝,武周山頂上,寺廟林立,僧眾群聚。
日前,考古隊在距離北魏寺廟遺址四百公尺處發現了規模更大的北魏至遼金時期的寺廟遺址,主要遺蹟有塔基、遼金鑄造工廠、水井等。出土遺物有遼金時期的陶罐、瓷碗、瓷罐、獸面瓦當等,北魏時期刻有「傳祚無窮」、「富貴萬歲」等字樣的瓦當殘片、陶片、柱礎石等。雲岡聯合考古隊領隊張慶捷說,根據這些遺蹟推測,當時此地的佛教活動極為興盛。
遺蹟塔基內部正方夯土是北魏遺物,外部八角是遼金補建,形狀不一,是北魏至遼金寺院佛塔演變的物證。
在鑄造工廠內發現的遼金鑄造井台和三十座熔鐵爐遺蹟,張慶捷分析說,鑄造工廠應與寺院建設有密切關係,其中熔鐵爐環繞鑄造井台的布局很少見,這對冶金鑄造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