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各處有「淚同好會」組織,下班後大家相約一同欣賞悲劇電影,比誰哭得多、哭得慘,看似病態的組織,卻是宣洩壓力和情緒的良方。
退位以後依然保持另類作風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即是信徒,主張「男兒有淚就輕彈」。在位時,他出訪貧窮友邦,一下機,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小朋友揮舞著小國旗,心中一陣感動,淚水沿著臉龐爬下。這件事固然受到批評,認為「首相要剛強,怎能隨便流淚」,但小泉只是淡然回答:「我當時感動,就流淚了」。
小泉率真的情感流露,竟也在男性情感特別壓抑的日本社會引起風潮。他常說一段故事,美國小鎮有一人瑞已百來歲,記者來訪問他長壽的祕訣,老先生年紀太大懶得回答,請他八十五歲的女兒來答覆。
女兒告訴小泉,「父親沒什麼特別的養生祕訣,只不過愛哭而已。」這句話給了小泉純一郎很大的啟示,「愛哭不丟臉,要會處理哭泣的情緒」,他教育孩子也是,與其給他知識,不如讓他感動,愛哭的孩子長得快。
他說,小孩哭是一種自我欲望的表現,孩子的生命力愈強,愈健康,他就哭得愈厲害。
「因為哭是種運動,哭會使人增進食欲,哭累了會讓酣睡。」他指出,日本民族勤奮,忍耐,人到中年的時候,在大大小小的事業上總算有了自己或多或少的成就,也許這時才想到可以放鬆自己。
「日本男人脆弱,害怕失敗,失敗的時候很愛哭,一失敗就完全認輸。」小泉純一郎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