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從大陸廣西嫁到台灣的黎燕,在大女兒五個月時參加嘉義縣金臻圖書館的親子讀書會,昨天她在教育部分享全家閱讀心得。她和先生還替圖書館架設部落格,跟閱讀結緣後,女兒變得有創造力,先生更有自信,她則獲婆婆支持,生活更自在。
為了讓閱讀往下扎根,教育部九十八年起針對零到三歲嬰幼兒推出閱讀推廣計畫,每年補助一百到一百五十所公共圖書館辦活動,包括發送閱讀禮袋、建置「閱讀起步走」專區,以及舉辦父母講座、說故事活動等。
教育部邀請各縣市親子分享到圖書館及閱讀經驗,黎燕和先生陳志誠及兩個女兒陳妍榕、陳妍慈到場。她表示,九十五年嫁到台灣,還在適應新環境時就懷孕,覺得很惶恐,後來去圖書館借育兒相關書籍,加入讀書會,替圖書館架部落格、發電子報,全家都因閱讀改變。
花蓮高農退休的葛月潔當了十多年的故事媽媽,常利用周六在圖書館為小朋友說故事,四歲的小孫女季郁媗從小聽故事,現在也會跟外婆一起上台說故事。
葛月潔表示,「圖書館就是家」,郁媗幼稚園下課時,都會先到圖書館看書,郁媗也養成閱讀習慣,每晚都要看書。
教育部社教司表示,三年來發送的閱讀禮袋超過十四萬個,每份都包括專家選出最適合嬰幼兒閱讀的圖畫書兩冊、父母閱讀指導手冊及推薦書單等。因鄉鎮圖書館反應熱烈,明年將擴大閱讀禮袋贈送份數,從今年的四萬五千個增加到七萬七千個。
也就是給各縣市圖書館從原有的每館三百份增加到五百二十份,直轄市圖書館增加到每館八百份,教育部希望能讓更多親子有機會參與,並藉由共讀增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