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市新化區七十六歲的曾柏榮珍藏了一個近七十年的塑膠鉛筆盒,這是他父親送他的第一份禮物。當年塑膠鉛筆盒很珍貴,即使破損不堪,滿是釘書針,曾柏榮仍捨不得丟棄。
「這個黑色塑膠盒看起來不起眼,在當年可是很貴的,同學都很羨慕!」曾柏榮說,當時塑膠不普及,他記得父親送這個鉛筆盒要花很多錢,不像現在文具又多又漂亮,塑膠、帆布、金屬材質等琳瑯滿目。
曾柏榮說,早年物資缺乏,鉛筆寫到剩一小截,要綁上蘆葦梗繼續寫;橡皮擦則是用廢輪胎或自行車座墊內的紅色硬式海棉。曾柏榮還會自製橡皮擦,用黏土沾榕樹汁液,吸滿後將黏土洗乾淨,留下像口香糖的東西,就可以當橡皮擦。
父親送的鉛筆盒雖然年代久遠,塑膠裂開,但曾柏榮用釘書機修補,細心保存。他希望現代人能了解早年物資匱乏,懂得知福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