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低溫、低壓、乾燥的青藏高原,被視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環境。大陸中科院已將青藏高原及附近沙漠,作為火星地貌的模擬研究地點,連美國也派出科學家參與研究。
這項計畫由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持,目前已獲得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將由十餘名科學家組成研究團隊,展開為期五年的研究。這項計畫已引起美國及英國科學家的濃厚興趣,美國已派遣科學家加入研究團隊。
參與計畫的研究員董治寶指出,青藏高原及鄰近的柴達木盆地、普若崗日冰原西側的庫姆塔格沙漠的地貌,與火星表面相似;其中,位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沙漠,更有類似火星表面的線形及新月形沙丘。
研究人員將在青藏高原及周邊沙漠,深入研究「類火星」的地表形態學,分析環境演變的原因及過程,試圖以此推斷火星表面地貌的形成及演變過程。
在科學家眼中,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環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其地表氣溫、氣壓遠低於地球,已發現的水分更十分稀少。而青藏高原恰為低溫、低壓、乾燥環境,因此被視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