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醫療策進會亞太指導委員會主席、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指出,全世界每天有二千七百人、每小時一百一十四人、每分鐘二人死於B型肝炎所引起的肝臟疾病。台灣有三百萬B型肝炎帶原大軍,平均每八人就有一人,B肝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因,抑制病毒不斷複製的「肝淨」工程,是減少肝臟受損重要關鍵,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藥物清肝效果佳且較無抗藥性,但是健保不給付。
成功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指出,B肝治療的目標是消除或永久抑制B肝病毒。目前B肝病患有五種選擇,藥物包括打針的長、短效干擾素,口服抗病毒藥物則包括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
干安能、干適能每天一顆,藥費分別為一百一十元、二百四十元,在健保尚不給付的年代,救肝一年要價四萬到八萬元,而病患通常需要吃到四年。新藥預估一年要十二萬元,如連吃四年就要四十八萬元。
由於治療期間很長,病患就出現了抗藥性問題。最近藥廠又推出救肝新藥貝樂克(Entecavir),臨床研究發現,八成病患使用後,病毒量低到檢測不到。
注射疫苗是避免B肝最有效的方式,但最近有研究發現,B肝抗體會逐年失效,張定宗籲,小時曾接種B肝疫苗的民眾,應考慮在十年後,檢測B肝抗體效價是否仍在,若已消失則建議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