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第二十二屆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JCCT)昨天在成都舉行兩天會議。大陸學者認為,這次會議,雙方的討論仍以老問題為主,其中人民幣匯率、智慧財產權保護是最可能提及的議題。
會議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美國商務部長布里森和貿易代表柯克共同主持。新華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認為,中美貿易的老話題,仍是這次會議的重頭戲。
其中,美國仍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愈來愈近,共和黨候選人紛紛拿人民幣匯率問題做文章,中方的壓力會加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也認為,這次會議新、舊問題都會被提出,但仍以老問題為主。美國還是會關心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智慧財產權等事項;中方仍將關心美國給予的經濟地位待遇、高科技出口限制、提供赴美投資便利等議題。
新問題方面,金燦榮表示,美國對中國大陸科技及產業結構升級的成果日益關注,更擔心中國政府補貼高科技、新能源產業,會讓美國工作機會流失,進而影響美國經濟;此外,美國也可能要求中方提高環保、勞動等方面的標準。
去年開會時,中方同意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修改自主創新政策,並加快加入「WTO政府採購協定」的進程。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領域擁有的發言分量還不夠。因此,這次會議中,中方可能尋求美國支持,提升在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全球經濟組織中的分量。
金燦榮說,與中美之間時有波動的安全關係比起來,穩定的經貿關係更重要,「買賣歸買賣,吵架歸吵架」,會議能持續開下去就是一種努力。具體問題的解決,也還要多靠市場規律的調節。
二○一○年為止,中國是美國進口貨品最大來源國,也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二○一○年對中國出口九百一十九億美元,從中國進口三千六百四十九億美元,逆差達二千七百三十億美元,創單一國家逆差金額紀錄,占美國整體貿易逆差的比率接近百分之五十五,美方不滿聲浪愈來愈大。
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於一九八三年召開第一次會議,是中美最早建立的經貿磋商機制之一,二○○四年起提升層級,由中國副總理及美國商務部長、貿易代表共同擔任會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