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剝奪感 惹「夢想家」與津貼爭議

窮令 |2011.11.21
1217觀看次
字級

國慶音樂劇花2億 藝文團體申請補助難又少 津貼CPI化 有些未納入  資源分配不均 執政大忌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因國慶音樂劇「夢想家」爭議請辭,而原本要依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整的社福津貼,引發老農及弱勢族群不滿,政策也急轉彎,一次調足包括老農津貼在內的八項津貼,以後才CPI化。

這兩件事撇開選舉考量,都凸顯了執政者必須嚴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相對剝奪感問題。

建國百年晚會音樂劇「夢想家」,兩個晚上燒掉兩億多元,先是被專業劇作家批評為毫無藝術價值,後被在野黨批評花費太貴,緊接著藝文團體紛紛批評政府資源分配不均,其他藝文團體想向文建會申請幾十萬元的補助,寫案子寫得要死,還不一定能過關,「夢想家」卻限定招標,有圖利特定人士之嫌。

雖然盛治仁說,藝文團體補助預算已比過去增加不少,年薪百萬的家庭花一千元慶祝一下生日也是應該,然而,如果年薪百萬的家庭裡還有人餓肚子、吃不飽甚至吃不到,恐怕會對那一千元的慶生費用憤怒,覺得有一千元慶生,為什麼不買點實際的食物餵飽我們?

況且,特定團體與其他團體(通常是弱勢團體)的差別待遇,讓原本已苦哈哈的人更不滿,為什麼政府每年放一堆焰火沒引起民眾批判,「夢想家」卻讓藝文人士不滿,很簡單,直接而明確的相對剝奪感,傷害了平日很難申請補助的藝文人士。

津貼的問題也是一樣,以CPI定期調漲所有津貼,建立制度避免每次總統大選就被炒作的作法,及政策改為一次調足再CPI化,絕對正確而且值得肯定,但也有相對剝奪感,為什麼榮民不用比照使用CPI、軍公教可加薪百分之三,而且齊頭式的加薪讓薪水愈高的人加得愈多,底層百姓仍有相對剝奪感。

台灣雖然國債不少,但相較於世界許多國家,財政相對穩定,所以不是沒錢,是患不均,當政府單位不想給錢時就推說沒預算、經費,但當政府單位想花錢時,寧可舉債也要花下去,如此雙重標準,對弱勢團體及分不到湯的民眾,情何以堪?

加上制度化反而有人領得少,大概沒幾個民眾會因建立體制開心,目前仍有些補助(津貼)未納入CPI化,資源分配不均是執政大忌,政府必須檢討。

窮令(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