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發瘋了!」王偉忠的姊姊小時候經常這樣告訴鄰居,為了佐證,姊姊還帶鄰居到自家窗口偷看王偉忠。他們半彎著腰,透過眷村小小的木頭窗戶向內窺探,只見七歲的小偉忠一會兒爬上、一會兒爬下,在枕頭與棉被堆成的區域裡跑來跑去,口中念念有詞的對著看不見的對象說話,還穿插「轟隆隆」、「碰」的音效,看起來真的很詭異。
王偉忠當然沒發瘋,原來他把自家大床當成戰場,一手拿著小木棍做成的寶劍,一手舉著媽媽的鍋蓋,加上想像力,一人飾演對陣的兩軍,就在這虛擬的戰鬥場裡,編出了無數故事。直到現在,他都深深感謝這段物資缺乏的日子,因為匱乏帶來了無窮的想像力,是孩子最好的遊樂場。
王偉忠的父親是軍人,民國三十八年帶著母親以及新婚太太隨國軍來台,在嘉義落地生根。當時物資缺乏,小孩沒有玩具,甚至沒有可以閱讀的故事書,但王偉忠從來不覺得缺少什麼,因為光靠想像,他就有說不完的故事。有時王媽媽看小偉忠表現良好,會給他一、兩本漫畫書,偏偏,這兩本漫畫根本不相干,主角之間更沒關聯,他卻可以把兩本故事重新組合,加入自己想像的情節,就產生了獨一無二的新版故事。王偉忠說,後來電視工作需要編劇,對他來說很簡單,因為早就訓練有素。
眷村的生活帶給王偉忠美好的童年,他到處學鄰居爺爺奶奶、叔叔伯伯的南腔北調,看著大人做各式各樣的玩意兒,有人晒鹹魚、有人醃菜、有人賣包子、有人賣麵,村子裡總是熱熱鬧鬧,窮,卻窮得很有精神。
這麼多年過去,現在王偉忠經常說,「千金難買少年貧」。匱乏,往往會讓人更有創意,而每次創意枯竭時,他只要往記憶裡挖一挖,生活像是個豐富的素材庫,總能夠給他新的想法,讓他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因此,他愛提醒年輕的孩子要感謝經歷,要珍惜自己的成長過程,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極度精采的故事,一輩子受用無窮。
本文與《未來少年》十一月號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