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防部昨天公布的九十五年度國防報告書指出,中國攻台可能手段,將採「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戰役行動。經研判,共軍在二○○八年前採取威懾戰可能性較高;但在二○○八至二○一○年後,中國質量建軍將漸趨完備。
報告中首次公開國防部在參謀本部下設立的飛彈指揮部,將建立「特種飛彈」作戰能量。據了解,「特種飛彈」指的應是軍方秘密研發多年的地對地導彈與巡弋飛彈,國防部長李傑對此未否認,也未承認;美方則持保留態度。
對中國攻台作戰能力未來將採何種方式?報告書說是多維攻擊模式、全程資電癱瘓、遠距精準打擊、速戰速決致勝等特性,並採威懾戰、癱瘓戰及攻略戰三類各種可能手段。
報告評估,共軍積極部署東風系列短程戰術彈道飛彈,除配裝現有各類子母彈頭外,尚可配備誤差在四十公尺內的石墨或燃氣彈頭,僅約七分鐘即可攻擊台灣本島;並已開始部署誤差可在十公尺以內的攻陸巡弋飛彈。
而中國空軍精銳戰機及其購自俄羅斯的蘇愷系列戰機,大部分均部署在大陸東半部基地,戰時將可迅速對台實施空中打擊。
報告也提及中國採取外向型軍事戰略,首次證實一九九六年台灣總統民選後,共軍戰機、軍艦出現活動範圍擴大,出現大量跨越海峽中線或侵入專屬經濟水域情形。
國防部研判共軍機艦頻頻出沒台海水域,除了對水文與空域情蒐之外,也在測試台灣海、空機艦反應時間,作為日後對台軍事行動的參考。
此外,報告書中,軍方首次修正存在國軍數十年的五大信念「主義、領袖、責任、榮譽、國家」,改為三大信念「責任、榮譽、國家」,政戰系統大幅調整後,軍中政戰系統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