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平鎮訊】被桃園平鎮市平興國小視為鎮校之寶的「觀音石刻像」,表情祥和、栩栩如生的觀音像,是出自該校老師江玉玲之手。江玉玲就讀復興美工時,飽嘗被孤立排擠的滋味,她把這份自卑、痛苦化為創作動力,高三雕出這座觀音像,冥冥中讓她有無限勇氣,跌破眾人眼鏡考取新竹師院美勞系,如今是受學生愛戴的名師。
今年三十八歲、從事教職十五年的江玉玲,有別於外界對老師印象是從小成績優異,「我從小不太會讀書,國中成績永遠是全班倒數五名內」,雖然她自卑、成績不好,但是很會畫畫,她立志要當藝術家,努力考取復興美工雕塑組,隻身從彰化到台北讀書。
但復興美工高手如雲,她不但學科成績差,創作比不上從小讀美術班的同學,加上全班只有她不是台北人,「格格不入,同學講什麼我都聽不懂,認為我無趣」,完全交不到朋友的她,因為心裡孤單且沒錢,她住進免食宿的佛堂,尋求心靈慰藉,「雖然晚上要拜佛,還要吃素,但至少有人理我,有家的感覺」。
高三畢業前要交石雕作品,男同學分她一顆從河邊撿回的大砂石,因為她很喜歡觀音安詳的神情,當其他同學雕母子像等討喜題材時,江玉玲卻選擇雕觀音像,而且她沒有打草圖、看照片,只用雕刻刀刻出心裡對觀音的印象,再用砂紙磨出和煦神情,足足花了一個月,完成一尊高約六十公分、重六十公斤的觀音像,石雕頭紗垂墜度逼真如柔軟布料,觀音閉目表情莊嚴,「不會累,心情很平安」。
由於當時正值她最孤僻、無助的時候,刻觀音像不但讓她走出陰霾,而且不擅長讀書的她,考取新竹師院美勞系,比其他同班學生還考得好,她認為是冥冥中得神助。
當初為了準備大學聯考,江玉玲把觀音像借放在高中同學家,曾有學佛的人看到,開價七萬元,被同學婉拒,後來失聯,直到八年前同學聯絡到她,將石像送到平興國小,就一直安放在校長室,傳承到第三屆校長。
在學校,江玉玲尤其在意學習低成就、自卑的學生,「就像我小時候」,她總是鼓勵學生找出自己興趣、專長,成績不是一切。校長曾文政強調,從小就很會讀書的老師,反而不會像江玉玲這麼會帶學生,「學習過程有挫折的老師,更懂得用怎樣的方式把學生教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