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龐大的失業人口中,部分民眾待業時間已長到領不到失業救濟金。
領取救濟金的失業人口從去年初的百分之七十五降至百分之四十八,凸顯長期失業的隱憂日增。美國一千四百萬失業人口中,近三分之一待業一年以上。
國會預料在年底前決定,是否在受創最深各州持續提供長達九十九周的緊急失業救濟金。若緊急救濟金失效,具領救濟金資格的人口會進一步下滑。
窮人比例也將上揚。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表示,失業救濟金去年讓三百二十萬人免於落至貧窮線以下。一家四口年收入低於二萬二千三百一十四美元,即符合貧窮定義。
但失業人口中有愈來愈多人發現,國會表決把救濟金延長至九十九周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們已失業逾九十九周,不具領取援助的資格。
政府失業救濟金當初設計就不是用來維持待業過久民眾的生計。民眾過去也沒有這個需要。
失業救濟金額的全國平均為每周三百美元。經濟學家表示,若不延長失業救濟給付期限,明年經濟成長恐放緩零點五個百分點。
國會預算處估計,用於失業救濟金的每一美元,可在經濟成長上產生一點九美元收益。就該處分析的十一個選項中,失業救濟計畫是政府提高成長的最有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