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ISA(國際學生態力評量)計畫主持人洪碧霞教授,昨天在「台北市閱讀教育論壇」指出,台灣學生只是「悅」讀,卻沒有「有效的閱讀」,也就是缺乏深度、重點、有策略的閱讀。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四年進行PISA測驗,對象是十五歲學生,題目都是針對未來公民需具備的關鍵能力設計。施測報告顯示,在全球六十五國或地區中,首度參加的上海,在閱讀、數學、科學素養都高居第一,新加坡和香港也進入前五名,台灣則在兩岸三地墊後,最慘的是閱讀素養表現,大幅滑落到二十三名。
今年是台北市的閱讀精進年,台北市政府和「遠見.天下文化」合作舉辦閱讀學習論壇,洪碧霞在會中發表PISA資料庫的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學生喜歡閱讀的程度,在全球僅次於上海,為何閱讀素養僅排名第二十三名,為什麼讀輸人家?關鍵在於沒有「讀到重點,言之有物」。
洪碧霞去年曾到上海觀摩中學生的國語文教學,發現上海的中學生一堂課就學完一長篇選文或文言文,而台灣學生則要一個星期才教得完。她認為,台灣的老師教得太多太細,還幫學生畫重點,參考書也都把重點整理好了,沒有給孩子空間去發展自己的閱讀策略。
她指出,上海中學生國文課的節奏很快,但上得絲絲入扣,學習量幾乎是台灣學生的三倍;而台灣的課文都太短,選文少要一千字以上,學生才學會如何做摘要。
洪碧霞說,上海中學生表達能力很強,除了老師鼓勵學生上課多表達和討論,她認為,大陸和香港升大學考試都考申論題,學生論述能力比我們強;台灣只要涉及考試制度的改變,社會壓力就來了,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談升學考試改革。
她認為,台灣學生閱讀能力表現落後於亞洲鄰近國家,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問題,閱讀力除了攸關國家的競爭力,也可以讓生命更豐富。她認為,台灣學生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大素養表現,至少都要擠進世界前十名,才是一個均衡發展、有競爭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