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小莎一年前車禍,導致顱內出血,破壞語言中樞,手術後留下『失語』後遺症……。」安寧病房資深義工媽媽莉莉,帶著她罹患失語症的二十二歲女兒來門診。我看到診療桌上,有好幾樣東西,就對小莎說:
「請妳把原子筆拿給我好嗎?」
小莎笑笑的看著我,結果卻錯拿便條紙給我。
「周醫師!你可以跟我女兒說日文,她去日本留學好多年,車禍前,還是日商公司的總經理祕書。」
我就說:「倥尼雞蛙(日文早安的意思)。」
「倥尼雞蛙。」小莎回答我。
接著我又用日文問小莎:「妳日文說得很好,哪裡學的?」這時候,小莎只能笑笑,很久都「找」不出適當的話來回答我。
「周醫師,今天最主要的是,小莎的復健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都一直跟我說,小莎可以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且他們願意幫小莎辦理。」
「那很好啊,有什麼問題嗎?」
「可是小莎的爸爸一直反對。」
「為什麼?」
「因為他堅決認為,小莎的失語症,總有一天會好起來。」
「妳先生說得很對,小莎的失語症並不是很嚴重,必須持續治療,應該會進步很多,但是,我覺得這是兩回事。」
「我先生怕小莎領了身障手冊後,會失去信心,畢竟小莎那麼年輕,原本又被她爸爸刻意培養,懂得三國語言,前途似錦。」
看著眼前這位長相清秀、笑容甜美的小莎,我試著體會小莎爸爸的心情:
「原本一輩子的努力,都只想栽培寶貝女兒,為她準備最好的人生,沒想到一轉眼,竟要接受眼前殘酷的事實─女兒將變成身障者?面對世事無常,真讓人不知所措。」
回過神後,我跟莉莉說:
「妳可以跟妳先生說:小莎雖然辦理身心障礙手冊,可是對於未來的治療,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更積極。」
「怎麼說?」
「據我所知,為了照顧身心障礙者,政府有許多的福利政策,層面涵蓋保健醫療、教育權益、就業權益、支持服務、經濟安全及保護服務等,因此擁有身障證明,能讓莎莎多一份保障,這是小莎的權利跟福利,可以獲得國家更多照顧,這對莎莎的復健,是助力不是阻力。
「我想,其實我先生真正害怕的是,一旦領了身障證明,就是默認小莎病情嚴重,無法恢復了。」(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