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經濟學家的報告指出,華人一向最重視生兒育女,但全球五個生育率最低的地區卻全部集中在華人社會,關鍵可能在於高房價會壓低生育率。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徐建國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比較全世界各國的生育率,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全世界五個生育率最低的地區全部都是華人社會:台灣(零點九)、澳門(零點九一)、香港(零點九七)、新加坡(一點零九)、中國大陸(一點二二)。括號中的數字代表每位婦女平均生育的小孩數目。
根據統計,全世界平均生育率是二點五,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一點七,而保持人口總數穩定的生育率是二點一。華人地區的生育率不僅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也低於已開發達國家。
若和已開發國家比較,美國的婦女生育率有二點零五,法國是一點八九,其他歐洲國家雖然不高,也都在一點二至一點四之間,仍比「大中華地區」的台灣、香港高一些。
除此之外,東亞的南韓、日本生育率也極低,分別是一點二二和一點二七,似乎在大中華之外,還有一個「東亞低生育率」的謎題也需要解答。
徐建國表示,美國經濟研究局一項新研究,對這個問題很有啟發性。該研究發現,一九九五至二○○七年間,房價上升導致已經購房者的生育率上升,尚未購房者的生育率則下降,原因在於尚未購房者的財富需要在買房和生孩子之間分配,而已經購房者的房產增值,則對養兒育女可以提供很大的助力。
徐建國指出,台灣、日本、南韓在一九八○或一九九○年代也都經歷過相當嚴重的房地產泡沫,香港房價更一直處於高位。新加坡的窮人雖有公屋住,可是空間侷促,也不會想生太多小孩。顯然,養兒育女都需要空間,年輕夫婦買不起房子,生小孩的意願自然受壓抑。
他說,根據美國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報告測算,房價每上漲百分之十,會導致生育率下降約百分之一。若以二○○五年以來中國大陸房價大致翻了兩番來計算,生育率就會下降百分之三十。
當然,適用於美國的規律未必合於解釋華人社會的情勢,生育率下降也不可能只是單一因素所造成。但若從華人社會普遍存在的炒房習性,以及大中華地區的低生育率現象來解讀,兩者之間似乎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