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之惡勿太過,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勿太高,當使其可從。
人與人相處,要靠語言溝通,有人擅於言詞,有人拙於表達,但是不論口才好不好,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基本要素。
在各種場合,都難免要講話。說話,是一種很大的力量,好的話,不用多說,一兩句,就足以影響人一輩子。壞的話,也一樣,可以害人萬劫不復。所以,話不能亂說。說好話,如口吐蓮花;說壞話,則是造口業。
很多人愛講話,只要有說話機會,不論是同學、同事、親友一見面聊天,少不了東家長西家短地論人是非。
每個人都看不到自己的錯,但是對別人的錯總是如數家珍般的說個沒完沒了。但是別人真的錯了嗎?也不見得,只是別人說的話和做的事,不符合你的標準,讓你不以為然地說東道西罷了。
有勇氣有擔當的人,知道別人真錯了,不要只在背地裡論人是非,應該鼓起道德勇氣告訴當事人。若當事人知錯能改,你也是功德一樁。
但當我們為人著想而去指正別人時,應心存厚道,論人之惡,不要言過其實,且應留點面子和餘地給人,這樣才不至過於傷人,別人的接受度也高。
同樣的道理,教人發揮愛心,或啟發別人隱藏於內心的慈悲善良天性,也是功德無量的事。但是應該考量別人的感受和實行的能力,做過分的要求,這樣也會讓人無所適從,反而退避三舍,而適得其反。
論人之惡或教人之善,都要恰如其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