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全長六千四百公里的萬里長城,每年吸引了超過上百萬觀光客,不斷耗損,現在又出現新的危機,因為長城附近多處進行礦場開發,長期挖掘下來,長城恐怕總有一天會崩垮。
新華社報導,受礦業開發和環境破壞等影響,長城很多段落出現坍塌甚至徹底消失。有評論說,萬里長城歷經滄桑洗禮而屹立不倒,如今卻毀於政府的忽視和商業開發行為。
像是古代明長城的精華段落,位於距北京大約二百公里的河北省萊源縣境內,但這裡有十幾個小型礦坑長期在長城腳下開採銅、鐵等,最近的距長城不到一百公尺,這裡長城的主要牆體已經坍塌甚至消失。
古長城在其他省分也同樣受損,以礦業基地內蒙古最嚴重。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的秦漢長城,日前就被攔腰挖開採礦,鑽井機直接架在長城上,探礦溝已經深入到長城的地基下面,雖經當局制止,但為時已晚。
同樣在呼和浩特,清水河縣境內的古代明長城一年前也遭到非法礦業開採的破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行政執法大隊隊長王大方說,採礦業動用大型機械挖掘長城主體,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破壞,讓長城將近一千平方公尺左右的面積受損,「有一段已經搖搖欲墜,底下都空了」。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解釋這個現象,礦業開採屬當地國土資源局審查範圍,而長城保護是文物保護局的職責,「當很多礦業開採具有合法審批許可時,文物保護部門就無能為力」。
董耀會說,二○○六年曾有一份保護長城的法規,「但長城太長很難實施」,加上地方政府對維護的整體認知太低,情況就持續惡化。
他特別指出,提到長城,大家總會想到最知名的那些段落,以為其他段落情況也一樣。對旅遊區以外長城的損毀情況,民眾所知甚少。
一名英國攝影師特別選定一百年前拍攝過的一百四十個長城景點,回到同一個地點,再拍下來做比較,許多地方都見到缺損。這位英國攝影家說:「這告訴人們,即便是中國的萬里長城,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物,也不會永遠留在那裡。」
美國《新聞周刊》將萬里長城評為世界十大瀕危文化遺產之一,該如何保護萬里長城,大陸當局要開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