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雨如晦的生命路途之上,音樂並非只是享樂品,亦非用作麻醉劑。實在,音樂乃是生命的營養素;其作用是鼓舞精神,振作志氣,掃除頹喪,美化人生。
醫院樓上的一間病室,住著幾個不能行動的病人。他們每日的生活,既寂寞又痛苦。室內有一個窗,靠近窗口床位的病人,由窗外眺,隨時把所見情景,描述給眾人聽,以解寂寞。他看見一個胖胖的婦人,挽著菜籃,後邊緊隨著一隻狗,偷吃籃裡的食物。有隻老狗,走近街燈柱下,細心嗅對了位置,就浩浩蕩蕩地撒尿。一隻烏鴉,歇在路旁樹上,對準胖子的光頭,就大大方方地拉屎。他描述得非常生動,引得人人歡喜,笑聲不斷。鄰床的病友心裡想,「待他死後,我搬到他的床位去,親眼看看窗外的奇景,纔真開心哩」!不久,近窗的病人急性痙攣,鄰床這位病友,故意拖延呼救,終於不治。這位病友真的如願以償,搬到靠窗的床位來。由窗外眺,使他大吃一驚;窗外有高牆阻擋,實在,什麼都看不到。
這位死了的病友,實在具有藝術家的心靈。他要在寂寞之中,為眾人驅除寂寞;在痛苦之中,為眾人減輕痛苦。他死了,眾人的快樂生活也就完結了。
作曲者要能用美的心眼來看世界:林中楓葉片片,花瓣上露珠顆顆;黑夜裡螢光點點,銀河裡繁星閃閃;在他看來,盡是樂譜裡的音符。荷花散在池塘中,燕子歇在電線上,籬邊簇簇瘦菊,雪地朵朵紅梅;他都要一一譯作音符,編成樂曲,奏唱出來,以撫慰人間痛苦的心靈。
王道先生在「人生的歌手」裡說得好:「自從人類有了感情,世上便有了歌聲。自從人間有了黑暗,天上便有了月星。在此漫漫長夜,你我既不能醉,又不能睡;不如引吭高歌,喚醒眾生的迷夢,揭開時代的黎明。」
(選自《琴臺碎語》,東大圖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