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喜歡減肥的民眾要注意了,體重過輕的「紙片人」,骨頭當心一碰就斷,若不想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造成骨折,減肥可別減掉肥肉卻也減掉骨本。
昨天是世界骨鬆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和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醒,銀髮族、體位不正常者都是容易骨質疏鬆的一群,自我警覺意識要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提供一個簡易自我量表,六十五歲以上銀髮族或停經後婦女,年齡減體重如果大於二十,已屬高風險,若大於二十五,風險更高,骨骼容易變脆、變弱。
目前國內每年因骨鬆骨折人數,髖部約有三至四萬,脊椎和腕部骨折也有六至七萬,比率之高,幾乎直逼美國。每年健保光花費在治療骨鬆和骨折支出,超過四十億元。
楊榮森認為這跟民眾對骨鬆認知仍不夠有關,因為根據國內調查,相對於癌症、高血壓和糖尿病,骨鬆排名僅在民眾最關心健康問題的第十四位,他強調,事實上,骨鬆骨折的威脅絲毫不遜於癌症,以髖部骨折為例,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男性高達百分之二十二、女性也有百分之十五。
國健局針對國人調查也發現,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過輕、過重、肥胖者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尤其以體重過輕者多出約一成一為最高,因為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國健局提醒,趁年輕時存骨本,平常可攝取牛奶、起司、豆腐等富含鈣質食物,避免過度減肥、過量咖啡,加上適時曬太陽、多做可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運動,就能輕鬆預防骨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