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佛遺址 全球專家集思研討

 |2011.10.20
156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的文化遺址更是重要的世界資產。最近泰國大水不斷,許多佛教遺址皆浸泡在一片汪洋之中,該如何保護、重建人類共有的文化遺址?各國專家將在二十一、二十二日齊聚台灣,共同探討對策。

「二○一一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台北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登場,藏傳佛教藝術專家庫柏斯(Christoph Cueppers)等國際知名專業人士,屆時會針對「從東南亞到台灣──文化資產、歷史記憶、佛教藝術」為主題,提出論文並深入討論。

德國籍、尼泊爾藍毘尼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庫柏斯,將針對佛陀誕生地發表「創建一個神聖的場所──以藍毘尼為主的總體規畫案件」論文,提出他多年鑽研與觀察的建言;日本東京大學副校長、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顧問西村幸夫(Yukio Nishimura),則將闡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尼泊爾藍毘尼園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計畫。

主持藍毘尼考古計畫長達二十五年、出版七國語言相關著作的巴山塔‧庫馬爾‧畢達利(Basanta Kumar Bidari),亦將向各國專家與本地學人說明宗教團體對這個重要世界文化遺產的期望。

研討會中,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專員、法國索邦大學遠東中心研究員林志宏,也將發表一篇別具意義的論文「從阿富汗巴米揚大佛慘遭摧毀十周年談起——世界文化遺產文化景觀的保護與適度發展」;其他論文發表人和與會者包括成大建築研究所教授傅朝卿、英國杜漢大學教授羅賓‧康寧漢、北藝大校長朱宗慶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慶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