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防治禽流感,政府研擬二○○八年傳統市集禁止活禽屠宰及販售,台灣可望成為繼新加坡後,亞洲第二個推動此措施的國家。
H5N1高病原性禽流感自二○○四年初侵襲越南、泰國、柬埔寨等亞洲國家後,病毒隨候鳥遷徙,疫情擴散到西伯利亞,再傳往歐洲、非洲等國,全球籠罩在禽流感病毒恐突變為人流感病毒的陰影下。
為確保我國為高病原性禽流感非疫區,政府日前把防疫工作提升為國安層級,近日擬定二○○八年傳統市集禁止活禽屠宰及販售工作目標,使活禽屠宰回歸畜牧法,集中機械處理,減少人禽傳染病毒機會。
台北市政府市場管理處處長陳世輝表示,北市約有四百多攤以販售宰殺活禽維生的攤商,他們最在意的是商機,擔心習慣買宰殺活禽的消費者不再消費,但只要有良好的配套措施與宣導,攤商就不會抵制這項政策。
農委會指出,已擬定擴增國內家禽屠宰場數量時程、活禽電宰前相關檢查、物流通路、攤商輔導獎勵策略、消費者宣導等配套措施,預計九月陸續推動。
根據行政院初步調查,傳統市場若禁售禁宰活禽,約有二千八百家攤商受到衝擊,但這還只是合法攤商,傳統市場周邊非法攤商家數恐怕要多上好幾倍;由於政府是基於防疫考量而禁售禁宰活禽,取締非法的工作勢必加強。
由於先前經濟部規畫補助攤商的上限為每攤十五萬元,但攤商認為改善販售屠體的設備至少需要二十至二十五萬元,成為推動難題。另外,增設的家禽電宰場應設在那裡、需設多少處等,以及如何改變國人認為現買現宰的雞肉較美味營養的觀念,都是政府亟需處理的棘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