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妮很愛秀,從小就愛表演。在練習場揮桿,把大人唬得鼓掌叫好,她就愈揮得起勁。
誰的粉絲最多,她就學誰。誰的冠軍最多,就學誰;跟緊她,超越她。
曾雅妮的成功模式非常特別。她很早就把方向盤拿在手上,非常獨立自主。十七歲之前,她還是個孩子,大人世界的決定及安排都默默接受。當她考上職業的那一天,彷彿一夕之間變成大人,凡事都有自己主張。
她決定請好友嘉瑜做她的桿弟,許多前輩都認為太冒險;兩個人對美國巡迴賽都不熟,怎能打好球?從來沒有人從另一觀點看她的選擇,她想要的是一個親姐妹般的好友,陪她打天下。比賽技術問題她覺得ok,但是,比賽中的情緒起伏、失落,誰來安撫?有人陪她哭,有人陪她笑,有人來吐嘈她,像個媽似的催她東催她西,她覺得溫暖且有安全感。
以結果來看,雅妮以好友當桿弟是正確的選擇。這一年,雅妮的成績以新人來說,是出乎預期的好,拿了一場四大賽,還贏了新人王。從另個角度來看,她就是喜歡與眾不同,人家都會找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鳥桿弟,雅妮偏要用一個比自己還新的菜鳥桿弟。怎樣?我就是可以贏!
二○一○年初,雅妮換了新桿弟,贏得納比斯科錦標賽冠軍。賽後,她把那位合作了三個月的新桿弟換掉了。很多人想,可以協助你贏球的桿弟竟然不要了,頭殼壞去?她有她的想法;她想要被尊重,她要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被決定。她陸續換了幾位桿弟,太主觀的、太沈默的桿弟,她都不喜歡,兩個月後她找到了Jason,合作至今,成績更進一步。
如果在一般傳統家庭,這位得過縣長獎的優良小學生,會被逼得去走升學路,也許會像羅大佑一樣讀了醫學院,再回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世界。她很幸運,很早就和父母有共識,未來走職業高爾夫路線,讓她努力發揮運動天分。
報紙標題上,常見到她被形容為「人來瘋」;觀眾多,她就打得好,而且「遇強就更強」。曾雅妮心裡一直都有目標,小時候,是以國內的大姐姐為主,國中時,看過了美國巡迴賽,心中只有索倫絲坦和歐秋雅。
現在,她開始研究老虎伍茲的紀錄。她知道,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