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賣座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的朋友,對電影中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和那些美麗的珊瑚礁生態一定印象深刻,尤其小丑魚「尼莫」和它「萬里尋兒」的爸爸,以及幫助它們團聚但有些「脫線」的俗稱「藍倒吊」的「多莉」,更成為大小朋友的最愛。
回到真實世界裡,可愛的小丑魚和高貴的「藍倒吊」一樣是水族界的寵兒,卻因此成為觀賞魚業者覬覦的目標,濫捕的後果,就是珊瑚礁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為做到保育和商機並重,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五年前開始人工培育小丑魚,成功繁殖十四種小丑魚,今年更成功以水族箱繁殖「藍倒吊」,再度揚名國際。
剛剛閉幕的「2011台灣國際觀賞魚博覽會」,不但有小丑魚和「藍倒吊」齊亮相,更是水族世界各種珍奇魚類的大聚會,可謂名副其實的「海底總動員」。
博覽會除了展出各國特色水族國家館和台灣水族企業形象館,重頭戲就是舉辦七彩神仙魚國際比賽,計有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歐洲等十二個國家地區共二百二十條七彩神仙參與比賽。展場內一字排開數百個魚缸,七彩神仙魚在燈光投射下熠熠生輝。
經十三國國際評審團評審,最終由台灣張雅善先生培育之七彩神仙魚奪得總冠軍。冠軍魚不僅藍黃紅色澤鮮艷、層次分明,還有甜甜圈般的紋路,成為國際觀賞魚界的「台灣之光」。
台灣觀賞魚的多元與優質,意味著這一產業的蓬勃生命力,事實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觀賞魚都是由台灣供應,也代表了台灣在生態保育方面的付出與傑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