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星」有兩種解釋。一指巨星,《三國演義》第一○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收了一首杜甫詩集查不到的「杜詩」即說:「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
本文要談的另一種,是俗稱的「掃把星」,或叫「彗星」。古人認為它擾亂天象,天象亂了,就會影響人事,是不吉祥的妖星,而且還依其形狀、尾巴長短區分為「孛星」、「蓬星」、「長星」等不同名稱。
《隋書.天文志》言「芒氣四出曰孛」,孛星顯然很亮,但未拖曳長尾巴;蓬星或如夜火之光,或色黃白,或狀如粉絮,亮度不及孛星,長度則有過之。
至於說「長星竟天」,也就是拖曳的光芒遍照夜空,但是對比文穎注《漢書》說:「長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或二丈,無常也。」長星雖然拖曳掃帚尾,不過長度似乎沒有絕對值了。
《世說新語.雅量》記東晉孝武帝太元末年,長星現於天際,孝武心中感到厭惡,夜間在華林園飲酒,舉杯對長星說:「長星!敬你一杯酒。自古以來,哪有萬歲天子?」同樣是劉義慶所著《幽明錄》也有這段資料,文末還加上「帝亦尋崩也。」後來唐人纂修《晉書.孝武帝本紀》亦錄此事,並說他不久就被張貴人害死了。
然而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卻糾正此事虛假,理由為:太元末,僅見二十年九月蓬星出現,而無長星的記載;又《漢書》云文帝八年,長星出東方,文穎注稱此星見,多為兵革事,此後十六年,文帝才駕崩,故證明長星與天子崩殂無關。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同意劉孝標見解,說蓬星出現才是帝王死亡徵兆:「孝武因蓬星之出,其占為王者死,故言古無萬歲天子。《世說》誤『蓬星』為『長星』耳 。」
今觀《宋書.傅亮傳》也記傅亮見長星竟天,拊髀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驗矣。」箇中詳情是這樣的:
劉裕於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四一六)北伐,相繼收復洛陽、長安,後因留守建康的左右手劉穆之去世而急速南返,且陰謀篡位。當時有讖語云:「昌明之後有二帝」,昌明是孝武帝的字,也就是說孝武之後,晉朝還剩兩位皇帝,劉裕於是密使王韶之縊死安帝,另立恭帝。
恭帝即位,劉裕晉封宋王,都壽陽。在一次聚集朝臣宴飲中,他假稱功業已高,年齒衰暮,希望奉還爵位,歸老京師。眾人不曉其意,唯獨追隨劉裕北征的傅亮在宴會散後才頓悟其旨,馬上轉返稟報,說將先回建康打點。
當傅亮步出王宮,便見長星竟天,他知道國祚鼎革的大變動要發生了,所以手拍大腿,說他本不信天文,現在竟應驗了!
經由傅亮協助,元熙二年(四二○)四月徵劉裕入京輔弼,劉裕六月到京,恭帝就被迫禪位。隔年,劉裕派士兵翻牆入室,逼恭帝喝毒藥,恭帝不肯,說:「佛教自殺者,不得復為人身!」於是用被子悶死了他。
傅亮與劉義慶皆是劉宋時人,纂修《宋書》的沈約也親歷宋齊梁三朝,因此以當代人對長星竟天的解讀,認為長星出現將導致換國君或改朝代的嚴重劇變,仍是可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