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理普亭(Vladimir Putin)回鍋選總統,明年三月大選勝算在握,人氣預估已遠遠超過任何可能的競爭對手,不過,選民也對其從帝俄時期就少讓民眾發言自由而感到無奈,擔心國家發展將會停滯不前,俄羅斯成為文明國家的希望更加渺茫。
前蘇聯最後一任總統戈巴契夫上周還提出警告,如果普亭再度出任總統,俄羅斯可能陷入「失落年代」。
職業生涯始於國安會在前東德境內的特勤工作,普亭迄今不脫情報官員氣息,藉第二次車臣戰爭之助,鞏固了權力,維持了蘇聯時期強大安全部隊以及集中化威權統治的傳統。在同為國安會出身的神秘「軍情派」輔佐下,由「垂直權力」頂端統治俄國,而這種制度被他的首席政治策士蘇科夫稱為「君權民主」制。
當葉爾欽一九九九年除夕大動視聽地辭職後,普亭被指派為代理總統,雖然十多年來的專斷統治,使俄國擺脫了後蘇聯時代的混亂險境,削弱了公民社會,並因採取對抗性外交政策而令西方惱怒,但在蘇聯解體後,多數自由派人士希望這種傳統能在新俄羅斯絕跡。
普亭自認保有過半人民的真心支持,因為他恢復了俄國的某種程度自信,穩住了在一九九○年代看似瀕臨的解體,自己無異是現代俄國的救星。批評最力人士則形容他是由伊凡雷帝到史達林一脈相承下,最近一位危險的威權領導人。
二○○四年發生的事件,使現年五十八歲的普亭具有歷史重要地位。那年,北歐希夏共和國貝斯蘭鎮一所學校遭包圍事件,至少三百餘人喪生,有半數以上是兒童。他把思想本質展現於談話中讓民眾感同身受,他說,「蘇聯是個偉大的國家,不幸與現代世界格格不入,新俄羅斯因應蘇聯解體挑戰時顯露出弱勢,弱者就會挨打」,才會發生舉國震驚的不幸。
普亭若順利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宮,將會連任一次,任期為六年,直到二○二四年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