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美國政府做對了兩件事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2011.09.28
1323觀看次
字級

世界各國政府的財政惡化不是新聞,甚至,富人逆反常態,主動請纓,公開勸諫官員加稅,略解政府燃眉之急,舒緩貧富差距造成的惡果,也時有所聞。

但奇怪的是,大多數政府置若罔聞,完全不願意善用時機,一點沒有從善如流改革稅制的打算。前幾年張忠謀說了,但李述德部長完全沒有感應,反倒是老實以對:任內加稅,不幹。兩年前德國也有四十四位富豪發起「富人贊成富人稅」運動,本月初再有知名搖滾歌手哈根(Marius Muller-Westernhagen)、物流大亨奧托(Michael Otto)等人呼籲政府提高富人的稅賦,還是沒有成果。

可喜的是,十九日,美國總統總算提出新的富人最低稅率。歐巴馬說,「股神」巴菲特大聲疾呼富人多繳稅,已有許多次,這次新稅因此可以稱作「巴菲特稅」,全美百分之零點三的納稅人(四十五萬人)可望各盡所能,回饋社會。巴菲特八月撰文,表示稅法優惠投資所得,以致「我和我那些超富朋友」的稅率,太低。去年巴菲特的實質稅率是百分之十七點四,他的員工平均稅率是百分之三十六。

「巴菲特稅」見報的同一天,早在今年六月已經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也在全球傳媒再次露臉。依據該法,美國稅局將與全球金融機構簽訂合約,從二○一三年七月起,海外金融機構必須告知其客戶是否為存款超過五十或一百萬的美國人,藉此對這些海外逃稅的人課徵稅款。對那些不簽合約的各國金融公司,其所得來自美利堅者,美國將課以三成所得稅。

許多金融人士大罵,指山姆大叔這個要求簡直就是「流氓霸道」。但美國官員說得好:「如果這些都是你們國家的納稅人,我們想,你們也會這麼做。」確實,有錢繳稅,天經地義;逃稅,特別是富人有錢卻偏要逃稅,顯然有背公平正義,必然破壞人民的團結與休戚與共的心理。

但是,台北輿論的反應,值得玩味。《蘋果日報》獨漏這則新聞,月前它對巴菲特稅也絕口不提,看來,二○○八年該報業主捐款大力提倡減稅,事出有因。《蘋果》假使只肯刊登「記者化身酒女實錄」,那太可惜了,應該也調查報導逃稅漏稅的「盛況」。

《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對《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是報導了,但篇幅不大。《聯合報》對這則新聞最重視,不但現身頭版,三版另有數則配合。這些文字雖然也引述了美國政府的看法,但更多的行文,仍然沒有站穩「不能逃稅」的立場。因此,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標題與導言:「美霸道查稅 掐住金融機構」、「銀行業不滿:侵犯自主」,「美國政府要求全二十萬家金融機構充當『眼線』、『抓耙子』」。何以是霸道,而不是公道呢?何以是掐住,而不是循循善誘、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呢?何以是侵犯自主,而不是糾舉不法呢?何以是「抓耙子」這種負面字眼,而不是大義滅親呢?

語言可能反映了主流價值,或意識形態。不知台灣報紙出現的這些遣詞用字,是因翻譯外電所受的制約,還是編譯在改寫之際,宣洩了自己習焉不察,尾隨金融霸權意識已經許久許久了?假使有朝一日,台灣傳媒在報導這類新聞時,能夠順水推舟,不但主張海外存款理當課稅,又能主張各國政府協同作業,讓公司稅、個人稅也都齊一,避免資本以海外低稅賦為由,威脅罷工(不投資),那就表示我們真是先進國家,我們的傳媒領先群倫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