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梯田復育 濕地生態重現

 |2011.09.12
224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貢寮水梯田彷彿「日本里山再造」,林務局近年開始推動「水梯田生態保存與復育計畫」,今年初發現了貢寮這塊「寶地」,讓當地回復濕地生態,改用無藥的自然農法,善用田地蓄水力,不淹水、沒旱災,不用藥生物多樣;而按地補助、二倍價收購稻作,梯田復育使豐沛生態重現。

除了所產糧食是國家安全基礎,農地還是最大蓄水池,涵養地下水、可防洪、調節溫度,與樹林同為抑制氣候變遷的重要利器;且農地一經徵收整地,不再恢復,是人類造不出的寶。

為了協助水梯田恢復濕地生態,讓瀕危的昆蟲和魚類回到田間;農委會林務局教農民完全不用除草劑及農藥,半年下來,貢寮水梯田不僅成為「保育熱點」,水田裡的水域指標生物,包含豆娘、蜻蜓、黃腹細蟌等蜻蛉目昆蟲多達五十餘種,其中已睽違三十年不見得黃腹細蟌重現蹤跡,在一分地上出現逾一百隻,每到春天,田埂上更像是辦起花博,連青魚也到水梯田裡繁殖,生存下來。

走訪貢寮山區,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說,水田不僅產糧食養活人,專家研究證實水田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淡水濕地環境,其中海拔一百公尺以上,或未滿海拔一百公尺、坡度五度以上的水梯田,每立方公尺空間就可蓄水一公噸,透過側滲與入滲方式,可讓雨水漸漸回歸溪流與地下,滯洪與蓄水功能十分可觀。

林華慶及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方韻如都說,水梯田能涵養豐富的生物生態、有蓄水等功能,就貢寮人而言,早已是他們日常生活上的常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